了解月相的变化过程、每个月相发生的时间,绘制月相并制作月相盒。
作者: ganthur
创客社团活动掠影20190529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光敏和声音传感器控制门前灯,那可不可以每当有人走过灯就亮起来呢?上课开始,于老师先教我们给门前灯加上人体红外传感器,有之前的学习经验,小伙伴们很快就完成了~传感器组装了好多了,可是用了好多电路板,连线太复杂了,能不能把他们可并在一起呢?别着急,小于老师接着就教我们怎么把所有的传感器合并设计在一个开发板上,整个电路瞬间简洁多了
【宇宙探秘社团】补种,懂得坚持的重要性
补种未出苗的种子,重新种植豆角和韭菜,让学生懂得坚持的重要性!
【宇宙探秘选修课】月球的运动2
深刻学习月相产生的原因,制作月相盒——进行第一步绘制月相。
创客社团活动掠影20190522
上课伊始,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房子,一跺脚,灯就亮,环境变暗,灯也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用光敏电阻和声音传感器就可以完成!于老师给我们讲了讲原理,让我们自己先动手试一试~有了上节课的传感器学习经验,同学们胸有成竹多了,看大家做的差不多时,于老师给大家具体讲了这两个传感器的用法,同学们根据于老师所讲的,修改完善自己的传感器~
如何组织小学生搞“研究” 什么样的“研究”才是合适的
目前我国小学使用的“研究”概念,多是指在教师或专家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某个真实问题或专题进行探究,是基于项目的深层次学习活动,发展水平较高的小学开展得比较普遍,其达成度一般处于类研究或准研究层面。在我看来,组织小学生搞“研究”,主要出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是适应教育目标变化的需要。目前各国对21世纪学习目标描述的共通之处主要有四点:创新性学习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按照这个学习框架,学校必须把重心转移到帮助学生发展认知技能和学习策略上来,使学生能够富有成效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