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市)团委、教体局、科协、少工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团委、教体局、科协、少工委, 市教育局局属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提出的“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的希望和要求,积极践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全面提升我市青少年创新创意创造能力,为创业城市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少工委决定在全市开展“青春创想 智引未来” 青少年创新创意节暨青少年创新创意征集展示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创想 智引未来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少工委。
协办单位: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青岛市工业设计协会。
本次活动的办公室设在共青团青岛市委学少部,负责活动的日常事务及组织等工作。
三、参加对象
青岛市小学、初中、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都可自愿参加。
组别: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三个组别。
四、活动内容
(一)青岛市青少年创新创意节总体安排
青岛市青少年创新创意节活动包括:开展青少年创新创意作品征集活动,举办青岛市青少年创新创意论坛,组织青少年创新创意成果展示交流,市教育局、团市委共同创建“青岛市中小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项目)30所。
(二)青岛市青少年创新创意成果征集展示活动
引导青少年围绕学习、生活和社会中贴近自己的问题和难点,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灵活的方式动手实践,进行改进、创新和攻关。通过实物、方法、技术创新,让青少年热爱生活、自由畅想、大胆设想、认真求证,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探知未来的本领。
2、开展青少年创意类作品征集活动,争当“未来之星小设计师”。
引导青少年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想象,经常性开展头脑风暴、创意竞赛活动。可以涉及人文、社科、文化艺术、体育、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也可以是基于现实基础的对未来的想象,如生命科学、汽车工程、航天工程等等。结合“最美青岛”这一主题元素,以美术作品、图文作品、创意视频、创意动画、创意音频、创意海报、创意玩具、创意点子等形式呈现,展示百年青岛主题形象。
3、开展青少年创造类作品征集活动,争当“未来之星小院士”。
发动青少年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针对自然科学某一领域或人文、社会科学某一热点问题,自主开展创造性活动,得到新颖的具有应用价值的发明创造、研究成果,或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解决方案,引导青少年喜欢探究、积极实践,培养勇于创造的习惯。
五、活动组织
(一)组织流程
1、2021年7月—9月中旬,各区(市)广泛发动,各学校广泛开展作品征集工作。鼓励各区(市)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开展好本区(市)创新创意活动,重点组织各中小学校做好青少年创新创意作品征集发动和准备工作。
2、2021年9月24日前,以区(市)为单位筛选汇总上报作品。每个区(市)创新类、创意类、创造类三个类别,需分别按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筛选推荐不少于10项作品,市级层面将组织专业力量进行评审,团市委、市教育局、市科协、市少工委将对获奖作品进行通报表彰并颁发证书,同时还将评选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辅导老师。
3、市级层面对优秀创新创意创造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开展青岛市青少年创新创意节暨青少年创新创意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二)鼓励办法
1、按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分别评选出“未来之星小创客”20名、“未来之星小设计师”20名、“未来之星小院士”20名并颁发证书;评选出优秀辅导教师30名;评选出优秀组织单位20家。
2、获得市级表彰的青少年,各级团组织、少工委和中小学校少先队组织将其作为优秀少先队员评选、红领巾奖章评价、推优入团的重要指标。
3、区(市)层面可根据本区(市)作品征集情况自行组织展示交流、表彰奖励等,鼓励活动在基层广泛开展。
4、特别优秀的发明创造作品,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推荐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六、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区(市)团委、教体局、科协、少工委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通知要求精心组织,主动做好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运用各类宣传阵地和新媒体手段,积极动员广大青少年、中小学生、少先队员踊跃参与,同时积极结合本区市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创新创意活动,共同营造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统筹,有效推动。各区(市)团委、教体局、科协、少工委要根据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尊重青少年的创新创意创造的主体地位,可联合有关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科学设计本区市的具体落地方案,有效指导有关学校广泛开展青少年创新、创意、创造的作品征集工作,争取更多的中小学生、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参与其中并有收获。
(三)加强宣传,形成品牌。各区(市)团委、教体局、科协、少工委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方式方法,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活动影响,面向全市青少年启发奇思妙想,树立创新思维,锻炼创造能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意创造氛围,努力把本次活动打造成为机制化、品牌化的青少年创新创意活动。
本次活动坚持完全公益性原则,不向任何参与单位及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附件:1、青少年创新创意节暨青少年创新创意征集展示 活动规程
2、青少年创新创意节暨青少年创新创意征集展示活动作品申报表
共青团青岛市委 青岛市教育局
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 青岛市少工委
2021年7月16日
(联系人:团市委学少部王 琨;电话:85912696
邮箱:qdtswxsb@qd.shandong.cn)
附件1
青少年创新创意节暨青少年创新创意征集
展示活动规程
一、“未来之星小创客”创新类作品
(一)作品类型
1、实物创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引发自己兴趣的物品,运用所学的知识或者技能,通过联想和创新,设计、制造出实用、多功能的新型物品或者开发出新型功能。
2、方法创新。打破原有的惯性思维,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对个人和集体、社会生活的现象和问题,提出新的科学方法和合理化建议,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3、技术创新。在自然科学领域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为基础,尽己所能,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
(二)作品要求
1、作品类型、形式不限,要求构思新颖,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以实物参评。
2、作品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创作,也可以是结合生活中的问题等制作。
3、作品申报时应填写500字以内的说明,简要介绍作品是怎样思考和制作的、设计目的和思路、有哪些创新点。
4、作品必须是青少年自己独立设计、制作完成的。老师或家长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进行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不能弄虚作假。如发现有抄袭他人发明成果或由别人代替的,将取消参加活动的资格。
5、作品可以由个人完成,也可以由集体完成,集体作品最多可有3名作者。
6、申报成果概不退还。主办方有权将申报成果用于非商业性的推介、观摩、学习。
(三)作品特点
1、自主性:作品由作者本人构思、设计的,且全程参与作品制作。
2、新颖性:该项创新在提交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过,没有公开使用过。
3、先进性:该项创新同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可喜的进步,包括先进程度、技术水平和难易程度。
4、应用性:该项创新具有可预见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二、“未来之星设计师”创意类作品
(一)作品类型
对生活中人文、社科、文化艺术、体育、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方向某个问题所提出的创意设计,也可以是基于现实基础的对未来的想象,如生命科学、汽车工程、航天工程等等。可以美术作品、图文作品、创意视频、创意动画、创意音频、创意海报、创意玩具、创意点子等形式呈现。
(二)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应为作者本人提出,文案和设计图等应为本人撰写制作,可在辅导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完成。
2、作品中内容不得仿冒、抄袭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及著作权。
3、作品可以由个人完成,也可以由集体完成,集体作品至多可有3名作者。
4、作品提交时应填写详细的创意说明,内容应包括对问题的描述、“最美青岛”主题呼应、相关背景综述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方案等,可附图片。
5、鼓励对创意采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可用活动说明、创意作品模型、现场展演等,力求生动形象。
6、申报成果概不退还。主办方有权将申报成果用于非商业性的推介、观摩、学习。
(三)作品特点
1、创新性:选题独创,设计或设想构思新颖,解决问题的思路或策略有创意。
2、应用性:选题符合生活实际或发展需求。
3、科学性:设计或解决方案采用的是科学方法,运用了一定的科学原理。
4、创意效果:申报作品创意的呈现效果。
三、“未来之星小院士”创造类作品
(一)作品类型
1、发明创造。将所学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经过多次试验,设计或开发制作有应用推广价值的作品实物。
2、科研成果。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得到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或一定前瞻性的科研成果。
3、解决方案。对某一社会建设问题,开展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二)作品要求
1、作品研究范畴可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2、作品必须由青少年个人或团体原创。凡涉及著作、名称等知识产权和法律问题由申报者负责。如出现相关纠纷,由申报者自行解决。一旦发现有侵权、抄袭、剽窃行为,取消其申报资格,一切责任由申报者自负。
3、如有已申请的专利、已发表的论文、已立项的课题可附后。
4、申报作品可以由个人完成,也可以由集体完成,集体作品至多可有3名作者。
5、申报成果概不退还。主办方有权将申报成果用于非商业性的推介、观摩、学习。
(三)作品特点
1、创新性:具有一定性的前瞻性,能够创造性地将社会热点、社会问题与自身的成长需求相结合,发明创造或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真实性:研究过程真实、完整,注重过程性资料的使用和分析,体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反映研究过程的原始材料翔实可信。
3、自主性:青少年应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研究、自己创造,如果是研究小组成员,要真正参与研究创造过程。
4、科学性:实施过程中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结论或创造真实有效,形成较为科学的研究成果或课题报告。
5、可行性:综合时间、人力、物力等因素,具备一定的现实转化前景,具有可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