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座谈会在青岛枣山小学召开。青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项骏、市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副主任刘秀元、以及“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项目”的指导专家韩潇老师、贾廷深老师、“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学校”中的7所中小学校长、项目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的主旨是进一步推进参与试点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引入、推广和实施工作。
会上,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交流:
1. 以校创艺节为载体,大力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下学期)
学校计划在本学期在信息技术常规课程结束后,利用信息技术课,开展人工智能编程普及教育。学校每年还会举行校级创艺节,本年度创艺节将充分加入人工智能元素,展示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成果,展示学生编程作品。同时联合中国航空航天集团、中国航空杂志社、海信等集团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普及人工智能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建设空中花园实践基地,打造人工智能体验空间。(全年)结合学校生活教育理念,本学期学校在三期工程进行“空中花园”建设,我们将开展基于生活教育的种植教育,让学生通过普通种子和太空种子的种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同时结合学校VR农耕博物馆、开展基于虚拟现实的农耕种植文化学习,形成具有人工智能特色的农耕课例或课程。
在花园内,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打造现代化的科技体验环境,如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实时噪音检测系统、智能家居系统、语音识别控制系统等等人工智能体验环境,建立全方位体验的现代化立体空间,展现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魅力。
3. 结合社团活动,加强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全年)
通过学校机器人社团、创客社团、编程社团、宇宙探秘社团等社团活动,探索课程的架构与实施和学校的特色深度融合,加强学科间渗透。计划初步进行完善的智能家居课程和优秀的编程类人工智能校本课程体系设计规划,在本年度初步完成《智能家居》教材编写,引进创意编程类课程,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编程能力,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参与信息学奥赛等比赛。
4. 加强专业学习,开展教师专业化提升培训。(全年)
针对专业教师不足、教师自身水平薄弱的情况,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招募对人工智能有兴趣的教师,成立教研组,进行集中配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自身水平,为更好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储备好师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