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军事、经济方面,更体现在教育发展水平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第五十九条明确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今天读了《新加坡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其启示》一文,作者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吕春祥。新加坡是世界上教育信息化发展较早的国际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便觉察到信息技术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因而制定了相关政策。目前,其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作者分析了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发展战略,阐述了对他的启示,对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作者首先从新加坡的社会背景、经济背景、政治背景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然后介绍了新加坡政府颁布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第一期发展规划–Masterplan1,简称MP1。MP1的实施为在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提供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基础设置以及使教师具备基本水平的ICT整合能力方面起到了极大作用。
MP1提出了四个发展目标。第一,加强学校与周围世界之间的联系。第二,改革教育过程,推崇创新。第三,加强创造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第四,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优势。这四个目标都有明确的主要任务,为课程与评估、教师发展、学习资源建设、物理设施建设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3年,新加坡教育部启动了为期五年的二期发展计划Masterplan2,简称MP2。与MP1侧重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比,MP2侧重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更深层次的应用。MP2提出了6个发展目标:第一,学生们能有效地利用ICT进行主动学习;第二,通过使用ICT,加强课程、教学以及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教师能够充分利用ICT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第四,学校需具备利用ICT促进学校未来发展的能力;第五,积极开展ICT应用于教育中的研究;第六,具有保障信息技术广泛传播和有效使用的基础设施。MP2从课程与评估、教师发展和基础设施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到MP2结束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使用基本通信技术工具的能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学会了如何使用互联网;教师们也都能够熟练地使用基本的工具;小学的生机比达6.5:1。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2009年新加坡制定了三期发展规划—Masterplan3(简称MP3)。MP3继续推进MP1和MP2的愿景,即丰富和转变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并且使他们具备关键的能力素质。MP3的侧重点在于进一步促进ICT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MP3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通过ICT的有效使用,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并成为有辨别力的、有责任感的ICT使用者;第二,学校领导要提供指导并为师生创造利用ICT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条件;第三,教师要具备为学生设计和传递改进了的ICT学习经验的能力;第四,ICT基础设施能够支持师生随时、随地学习。通过MP3的实施,新加坡的网络准备指数(The Networked Readiness)以5.97分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芬兰,其中,移动网络覆盖率、数字化资源的可获得性及人均网络带宽等教育信息化指标都处于世界前列。
2015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第四个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 Masterplan4(简称MP4),在之前三个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整个课程的关注的焦点。MP4的愿景是培养面向未来和有责任感的数字学习者和公民,聚焦于有质量的学习(Quality Learning),这一目标也符合新加坡教育部“以学生为中心”和“价值驱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ICT被有效地用于支持有质量的学习,并且支持全部课程。MP3和MP4都强调,要关注网络健康。
MP4针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提出了6个具体的目标维度,并制定了具体的战略:第一,ICT在课程、评价和教学方法中更深层次的整合;第二,教师的持续性的专业学习;第三,转化型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创新和扩展;第四,连接的ICT学习生态系统(Connected ICT Leaning Ecosystem)。
从上面四个发展规划可以看出,新加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直都很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逐年提升目标标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所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提升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以,我们应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设计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式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